行業新聞
污水處理企業危險源辨識控制管理研究
1污水處理過程 莆田市某工業污水處理廠處理工藝為“預處理+二級生化處理+深度處理”,處理系統由粗格柵及進水泵房、細格柵及曝氣沉砂池、調節池、初沉池、水解酸化池、改良型卡式氧化溝、二沉池、高效沉淀池、纖維轉盤濾池、消毒池等處理單元組成。生活、生產排放的污水經市政管道進入污水處理廠后,經預處理,上清液進入生物處理單元,通過微生物的自身代謝污水中有機物的含量,生化反應完畢,處理后的污水進入深度處理系統,進行泥水分離和濾布攔截過程,上清液消毒后達標排放。污泥處理過程為初沉池中沉淀下來的污泥通過管道排入污泥濃縮池,二沉池中的污泥進入污泥泵房一部分回流至生化池,剩余污泥排入到污泥濃縮池,高效沉淀池排出污泥直接到污泥濃縮池。污泥濃縮池中的剩余污泥通過污泥螺桿泵進入污泥脫水機實現降低污泥含水率,脫水后的外運處置(目前污泥的主要有處置方式有填埋、堆肥、焚燒等)。 2危險源的辨識 危險源是指可能導致人身傷害和(或)健康損害的根源、狀態或行為,或其組合。其中把產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擁有能量的能量載體稱為第一類危險源,造成約束、限制能量和危險物質措施失控的各種不安全因素稱作第二類危險源。危險源造成的危害后果包括中毒或窒息、電擊或電傷、火災、爆炸、溺水、高處墜落、機械傷害、交通事故、中暑、跌倒/夾/撞/砸傷、聽力下降/噪聲聾、灼/燙/凍傷、輻射傷害等方面,通過以上描述,污水處理廠的危險因素辨識如表1所示。 3管控措施 污水處理企業生產活動場所固定,安全隱患的種類也比較固定。通過對現有可能造成危害結果的場所、相關活動或生產過程采取防范措施,加以控制,以保障人、物和環境處于安全狀態。 3.1針對人的不安全行為采取的防范措施 不安全行為是人表現出來的,與人的心理特征相違背的,非正常行為。人在生產活動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為,必然是不安全行為。為此針對操作錯誤、違規操作、使用不安全設備、不使用防護用具等等不安全行為采取措施為:①嚴格執行安全規章制度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②正確佩戴合格防護用品;③定期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增強安全意識;④特殊操作工種,持證上崗。 3.2針對物的不安全狀態采取的防范措施 針對設備本身存在缺陷、設備無必要的防護裝置、物件放置不當、防護用品用具的缺陷、作業環境的缺陷等等不安全的狀態采取措施為:①定期檢查和維護設備,使其處于正常狀態;②設備設施設置防護裝置,并設立安全警示標志;③物件堆放嚴格按照安全操作規程和現場管理要求執行,做到物件堆放標準化;④采購符合規范要求的電器設施;⑤配備合適的防護用品,并制定防護用品使用規定;⑤照明、通風、道路、機械噪聲等影響作業環境的因素按國家標準要求設計施工。 3.3環境因素的防范措施 針對產生的廢棄物、廢液、惡臭、粉塵等環境因素采取措施為:①廢棄物/廢液集中處理回收;②打磨、切割過程中做好粉塵防控措施;③產生惡臭氣體的單元池做好除臭措施;④提高員工環保意識,做好防護措施?傊,污水處理企業除了保證污水達標排放外,還需要重視安全生產的管理。而危險源是導致事故的根源,那么一切安全管理工作都要圍繞危險源來進行。做好危險源辨識,制定針對性地、有效的管控措施,將事故隱患控制在可控范圍內,是企業安全管理的核心。此外污水處理企業還要建立健全并全面落實各項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開展切實有效的安全預防工作,落實安全管理相關資源的配備,才能確保污水處理企業的平穩和安全運行。